作為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檢察公益訴訟以辦案方式回應群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是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具有鮮明的政治價值、社會價值和法律價值。在此,筆者以基層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實踐為例,對公益訴訟的職能作用和價值取向進行粗淺分析。
公益訴訟檢察在基層的實踐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福祉的“增長極”。人民至上的深刻思想內涵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關注群眾身邊一件件“煩心事”,有助于提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獲得感,是黨和國家人民至上理念的忠實“踐行者”。去年12月,某小區居民投訴小區附近垃圾成堆,臭氣熏天,蚊蠅亂飛。屬地鎮政府接到投訴后安排了現場清運,但前邊剛清運完后邊又繼續傾倒,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成為附近居民的“煩心事”,他們向相關部門反復投訴。四川省彭州市檢察院得到線索后,經調查認為屬地鎮政府的治理措施治標不治本,建議采取有效措施徹底整治。屬地鎮政府為此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治理方案,除對現場垃圾全部清運外,還采取了拆除臨時垃圾池、取消臨時便道、安排專人巡查、加大清運頻次、另行選址修建垃圾站等措施。檢察機關收到回復后跟進監督,發現群眾投訴的垃圾問題徹底整治,小區居民幸福指數得以提升。
公益訴訟檢察在基層的實踐是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完全履職的“助推器”。實踐中,當法律規定不完備或法律授權地方確定責任部門時,相關行政部門一般都會作出有利于本部門的解釋,導致對一些群眾的投訴件互相推諉,無人負責。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在履行公益訴訟職能時,可對特定領域行政機關執法行為開展法律監督,助推依法履職完全履職。如群眾投訴某菜籽油榨油小作坊存在油煙、噪音污染問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榨油作坊產生的油煙是否屬于餐飲油煙產生分歧。雖然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油煙治理授權地方政府確定責任部門,地方政府制定了治理餐飲油煙職責分工方案,但由于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榨油坊油煙是否屬于餐飲油煙無法達成一致,群眾訴求遲遲得不到有效處置。彭州市檢察院從公益訴訟角度介入,查閱了食品安全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及相關環境保護國家標準,確定了應當履職的行政主管部門,并提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收到檢察建議的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責令榨油作坊更新設備,采取隔音降噪措施,群眾的訴求得到了圓滿處置。
公益訴訟檢察在基層的實踐是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加油站”。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長效常治的工作,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需要全社會接力前行,一代一代傳承。承上啟下、連接基層、用法律說話,辦案與監督相統一、法治建設與教化社會相融合,這是基層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最顯著的特點和優勢。公益訴訟中調查核實權、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措施的運用,開創了檢察機關參與社會治理的新路徑。今年5月,熱心網民在12345網絡理政平臺公開舉報有人故意隱瞞交通事故騙取醫保資金,相關行政部門囿于手段限制,在當事人沒有如實陳述的情況下,未能收集到騙取醫保金的證據。彭州市檢察院發現案件線索后,經向投訴群眾和行政主管部門了解情況,認為本案騙取醫保金行為涉嫌刑事犯罪,遂借助公安機關力量,查明當事人共謀騙取醫保資金的事實。在公安交警部門無法劃分交通事故責任、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下,彭州市檢察院以當事人隱瞞交通事故病史、不能報銷醫保金為由,向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檢察建議和相關證據材料,追回全部被騙醫保金,并給予當事人行政處罰。
。ㄗ髡呦邓拇ㄊ∨碇菔袡z察院代檢察長)